中文
?院士經濟:讓“才”富變“財”富
湖北日報2019-09-20 09:25
圖為:謝華安院士在黃陂多倍體水稻育種基地指導。(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中華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中華
?
兩院院士,我國科技領域的頂尖人才、科技創新的領軍人物。
2018年,武漢在副省級城市中率先啟動“院士經濟”發展工程,著力打造“院士之城”。隨后,無錫、西安等地,也紛紛推出類似計劃,掀起院士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的熱潮。
目前,武漢累計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超過80家,柔性引進兩院院士及團隊實施項目合作100余項。此外,還有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漢建立工作站。
探索發展“院士經濟”,帶來了什么?
?
企業轉化院士項目———
人福醫藥的十年探索
“院士經濟,是指推動院士及其團隊成果產業化,促進地方發展的一種經濟形式。”在武漢市科技局高新處處長彭華魁看來,院士成果要順利轉化,離不開一定規模、能消化承接的企業。
武漢光谷,科技企業密集。總部位于光谷生物城的上市公司人福醫藥,較早探索與院士開展項目合作。其“重組質粒-肝細胞生長因子注射液進入Ⅲ期臨床”項目,入選“2017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
該項目國內首創,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原創者是人福醫藥首席科學家吳祖澤院士。
作為治療用生物制品一類新藥,“重組質粒-肝細胞生長因子注射液”也是我國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質粒DNA類藥物,代表了我國研發基因治療藥物的先進水平。“與吳院士合作10年,我們從中嘗到了甜頭。”9月9日,人福醫藥董事長王學海深有感觸地說。
2009年,持續8年的研發投入,人福醫藥在麻醉制劑等核心產品上取得突破,首次入圍中國醫藥企業百強。這讓企業更加重視科技創新,積極接觸中科院院士、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前院長吳祖澤。
吳祖澤是“將實驗室成果變成可工業化生產產品”的倡導者,擁有多項全球首創新藥技術。雙方多次接觸后,吳祖澤院士認定人福醫藥是合適的承接方,決定將多項技術引入。
人福醫藥與吳祖澤院士團隊形成利益共贏機制。2011年,人福醫藥與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共建“軍科光谷創新藥物研發中心”,吳祖澤院士被聘為人福醫藥首席科學家。10年來,該中心主要進行國際首創的創新藥物研發項目,涉及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等多發病和常見疾病。
去年,光谷進入臨床試驗的26個一類新藥中,人福醫藥占了6個。
?
導入中科院研發力量———
育成中心“四兩撥千斤”
事實上,在正式提出“院士經濟”前,武漢市早就在實踐“院士經濟”內涵。其中,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瓶頸制約和突出問題,始終是一大主線。
武漢市科技局是致力于科技成果轉化的牽頭部門。該局改變服務方式,先收集企業需求、再去尋找相關專家對接,效率大大提高。
去年11月23日,武漢市舉行首屆科技創新大會,40位院士在漢聚首,項目簽約總金額達到93.21億元。
今年4月27日,中國工程院周濟等15位院士被聘為武漢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咨詢委員會成員,借力院士資源打造萬億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
科技成果轉化周期長、風險高。為引導企業院士合作,去年到今年,武漢市獎勵院士成果轉化項目的資金已超過2億元。
2010年,湖北省與中科院共建湖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在漢成立。育成中心成立后,引進和動員中科院遍布全國的科研力量,為武漢乃至湖北產業發展所用。中心推動的大量項目都有院士及其團隊的身影。
2016年11月,總部位于武漢的長飛光纖向育成中心提出“量子通信光纖”的研發需求。在中心協調下,長飛光纖與一位院士團隊達成合作。2017年該項目正式啟動,最終效益將極為可觀。
“中心支出總量與相關企業新增銷售收入的比重約為 1:130,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育成中心常務副主任戴興介紹,截至去年底,中心在光電子、裝備制造、大健康等領域推動了大量合作,累計為相關企業增加銷售收入187.3億元,這些項目大都落在武漢。
圖為:人福醫藥院士專家工作站技術人員正在開展新藥研發。(受訪企業提供)
?
院士專家工作站———
聚高端智力促產業升級
9月17日,黃陂武湖。武漢多倍體水稻育種創新基地,78歲的中科院院士謝華安不停與專家學者,就多倍體水稻育種技術展開熱烈討論。
多倍體水稻育種是基于植物進化原理,利用染色體加倍技術形成的多倍體水稻新品種。湖北大學聯合武漢市農科院、武漢多倍體生物科技公司聯合組建研究團隊,進行多倍體水稻研發推廣,開展協作攻關。
作為武漢多倍體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入站院士,著名水稻育種專家謝華安院士此次專程從福建來漢進行技術指導。與他一起前來的,還有全國各地10多位水稻育種專家。
在企事業單位、園區搭建院士專家工作站,是發展“院士經濟”的一種重要模式。人福醫藥還先后與舒紅兵、陳芬兒兩位院士合作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
汽車是武漢傳統優勢產業,急需轉型升級。高端研究成果特別是院士成果的轉化、產業化,正當其時。
9月18日,東風(武漢)實業有限公司零部件熱成形車間生產線上,四塊錳硼鋼板通過上料機構,進入溫度高達900攝氏度的輥底式加熱爐。短短數秒,就被加熱至通體赤紅。出爐后由機械手臂快速轉移至高速液壓機,僅一次沖壓就得到強度高達1500兆帕的汽車零部件。“我們正在向2300兆帕材料的應用發起總攻。”東風(武漢)實業公司熱成型技術首席工程師劉鵬介紹,2015年,公司牽手王國棟院士及其團隊,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攻堅高強度、輕量化熱成形技術。
院士工作站工作站成立后,解決工程問題數十項,實現了技術上的創新飛躍。其中,“全球最強裝甲鋼東風軍車產業化應用”項目,實現2300兆帕超高強度兼備優良韌性的技術突破。
東風(武漢)實業公司副總經理賀東方頗有感觸地說,依托院士資源,極小批量的汽車鋼都能找到鋼廠試制,而這是一般企業無法做到的。
8月24日,喬治·斯穆特諾貝爾獎工作站落戶江漢區。至此,在武漢市建站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增至8人。與院士專家工作站類似,諾貝爾獎工作站是促進全球頂尖科研技術在武漢落地轉化,助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巨大推力。
?
永遠在路上———
“院士經濟”尚需補短板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成果轉化關乎一個城市的競爭力,而“院士經濟”聚焦高端智力引入,是推動武漢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的重要抓手。
2019年,武漢提出“院士經濟”發展目標是,新建院士專家工作站20個,力爭落地院士合作項目50個以上。“院士爭奪戰”拉開大幕,武漢與中西部同類城市相比,優勢明顯。
從院士數量看,武漢“兩院院士”位居中西部前列,他們主持或參與了雜交水稻、三峽工程、光通信、北斗導航、載人航天等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從承載院士成果的能力看,武漢創新創業氛圍活躍,有上市公司79家,有4家申報科創板企業獲得受理,均居中部省會城市之首。
但相較沿海城市,武漢發展“院士經濟”,還有不少短板弱項急需補齊,比如構建完備的院士經濟生態。
一位業內人士稱,院士與企業家,一邊是高端技術,一邊是科研成果轉化、產業化能力,兩方思維、語境各不相同,需要有專業中介服務機構。但是,武漢成果轉化中介服務整體上仍停留在解決“信息不對稱”階段。
據稱,發達國家有大量專業機構做這類工作,通過可行性評估、專利申報服務、技術改造、尋找受讓方等方式,使技術得到增值和應用。在上海,一個轉讓方心理價位幾百萬的科技成果通過專業中介公司運作賣了數千萬。反觀武漢,不少中介機構存在投入、人手不足、觀念老舊等問題。
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也還存在“重建輕管”的問題。一些院士與大量企業合作,但實際精力有限,嚴重影響平臺的服務轉化功能。院士有基礎研究型、應用型之分。企業與院士合作建站,一定要基于企業項目需求,一定要真正為企業解決發展難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