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本報訊在制藥工業方面,中非之間有著巨大的互補性,近年來,雙方的合作日趨緊密。隨著中國企業的進入,非洲制藥工業的面貌正在發生變化。“由于非洲本土生產液體制劑的能力非常有限,進口藥運輸成本又高,因此這種劑型的藥在西非市場上經常出現斷貨。”中國企業人福非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文勝告訴記者。正是由于這種市場需求和潛力,2012年人福醫藥集團在馬里首都巴馬科立項人福非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工廠建設項目,2013年投資2.5億人民幣開工建設,設計產能為糖漿劑1500萬瓶/年和大輸液2000萬瓶/年,能滿足馬里乃至整個西非地區大輸液和糖漿劑市場需求。
非洲開發銀行2014年發布的《復興非洲制造業》報告指出,目前非洲本土制藥商僅生產了非洲所用的25%~30%的藥物和10%的醫療用品,其中很大一部分為南非的制藥商生產。然而,非洲卻是全球疾病高發的大陸,大量進口藥物、疫苗以及醫療用品,增加了當地人的醫療開銷,也降低了居民可支配收入。非洲開發銀行指出,發展非洲本土制藥業非常必要,且潛力巨大。
李文勝稱,在非洲當地設廠可以降低時間和運輸成本,提高公司產品的整體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打造中國藥品在非洲的品牌形象。此外,本項目的實施還能夠帶動馬里乃至整個非洲國家制藥技術水平的提升,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當地配套產業鏈發展。
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教授程峰對記者表示,中國藥企進入非洲需要考慮非洲當地政治環境因素,主要是政局不穩和武裝沖突;在技術方面,非洲國家藥品市場規范度欠佳,國別差異大,導致資本運作環境復雜;在市場準入方面,非洲國家藥品注冊要求不一,部分產品招標價格定價過低,導致企業投標信心下降。
據了解,目前在非洲藥品市場上同中國制藥企業競爭的對手主要是西方跨國藥企和印度的制藥企業。與跨國制藥企業相比,中國企業開拓非洲市場的歷史短,在非洲當地的藥品流通渠道還有待打開,因此暫時難以撼動跨國制藥企業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的局面。目前,跨國制藥巨頭是非洲藥品進口市場的主要占據者,它們向非洲國家出口的藥品主要是高價品牌藥。
為更好地提升非洲自主生產醫療衛生產品的能力,程峰認為,中國和非洲未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衛生合作。首先,政府應就中非衛生合作制定綜合性的政策導向及戰略規劃。第二,選取優先開展合作的非洲國家,幫助其發展本土化醫療衛生產品生產能力。此外,進一步確定亟須在非洲本土生產或開展技術轉讓的關鍵性醫療衛生產品,并提高企業產品質控水平,保障中國向非洲國家供應的醫療衛生產品質量。同時,打造“中國制造”的醫療衛生產品品牌形象,在非洲國家樹立良好聲譽。